1938年10月6日下午,日军侵入乾元观,火烧松风阁、宰相堂等殿宇,杀死惠心、陈容富、赵容山等12名道众,后又用机枪扫射。朱易经等因外出,未遭残害......
(摘自1998年出版《茅山志》154页)
卢沟桥事变以后,日寇大举入侵中国,全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,乾元观道众和无数革命先烈一起用鲜血谱写了新中国抗战的篇章。
1938年6月,陈毅和粟裕奉命率领新四军第一、二支队挺进茅山进行抗日。部队选中了云雾缭绕、郁色葱笼、清幽静雅的乾元观。当时的住持是全真龙门岔支派——闫祖派第二十二代弟子惠心白道长。惠道长自幼出家,对道教文化有很深的造诣,为人德高望重,文武双全,刚正不阿,慈悲仁和,深受道众和地方百姓敬重。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,陈毅率部来到乾元观,敲响了山门,并让人传话给住持说:“出家非出国,传道当传义”,惠道长听了巡更道士的回报后送了一张字条出来:“云深不知处,只在此山中。”因时局混乱,国民党、土匪经常在山中活动,分不清是什么部队,一时无法接纳,同时又出了一句上联:“鸦啼鹊鸣,并立枝头报祸福。”陈毅见后马上回对字条:“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”,并介绍了新四军。惠道长早闻新四军是仁义之师,人民的军队,立即吩咐开门迎接。陈毅司令抱拳说:三顾道观,三拜三仙山心动;惠道长作揖回到:四咏雄文四仰嗣军事理明。两人相视而笑,同入观中。
惠心白道长是个琴棋书画件件皆能的人,与兴趣广泛、气度恢宏的陈毅司令很快成了知己,情谊日增。有一次,惠道长在陈毅住处谈话下棋,说起了自己的生世,陈毅司令不由自主地说:稼轩当年哭京口,三仙今朝笑茅山。同时也讲到了自己对眼前状况的担忧(当时伤员较多),指着棋盘说:棋盘对战,无伤即残,败事无挽回;惠道长安慰道:神州交兵,有伤即治,胜局有指望。随又感叹:药能治假病,酒不解真愁啊!俩个人一直聊到深夜,不知不觉就倒在床上睡着了。天亮醒来,陈毅司令哈哈大笑说:“我们是十年修来同船度,百年修得共枕眠啊”。随后两人都笑着说:“有缘有缘!”陈毅司令鼓励惠心白住持参加抗日,说:灵丹可治亡国恨?惠道长思考再三,应道:醇酒难壮灭寇胆。话虽如此,却带领全观道众积极帮助新四军救治伤员、观察敌情、传送情报等,陈毅司令的司令部和指挥所、政治处都设在了乾元观的松风阁和宰相堂内,新四军的报话机就安置在道众学习用的书房内。乾元观成了临时的苏南地区党政军中心,并有了“小延安”之称,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秘密召开,新四军第一、二支培训班也得到了秘密召开。惠住持更是成了半个新四军。
电影《陈毅在茅山》在乾元观的摄制现场
为了更好的联合各方力量打击日寇,陈毅司令有心联系茅麓茶叶公司老板纪振纲,并希望得到他的支持。惠心白利用自己出家人的身份,亲自前往茅麓约会纪振纲见面;后又帮助新四军集合当时四县总会会长樊玉林,周围各地方乡长、进步人士在乾元观会面,作抗日战略部署。
当时西旸王巷有一木匠在乾元观做工,品行不端,欲调戏在山中避难的一名妇女,惠道长说了他几句,谁知他便怀恨在心,上天王——日军驻扎地报告说乾元观有新四军。10月6日,农历八月十三下午两点,日军在王木匠的带领下直扑乾元观,适逢陈毅司令在十二日晚召开了最后一次秘密会议后,连夜带着部队转向卫岗去了。日寇扑了个空,便抓住惠心白住持及其它十二名道士和民工,逼问新四军去向,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,恼羞成怒的将他们全部枪杀,并用火枪射烧了乾元观,随即扫荡整个茅山道院。原江苏省道协会长、现已羽化的朱易经道长自幼出家乾元观,因有事外出,刚离开道观走到山上(翻山而行),便听到身后枪响,并目睹了日寇的全部恶行。生前每次回忆昔日惨景都极显悲痛。
1998年6月9日,广西壮族自治区邮电管理局副局长、党组副书记黄瑞兴老人于茅山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胜利60周年之际,来到金坛,提出要重访昔日曾为新四军发报的地方——茅山乾元观。6月10日,黄瑞兴老人指着山门前的茂林修竹说:“当年我们在这里,用这些竹竿晒衣服作掩护,隐蔽天线。”入观后,又指着偏角方向,激动的说:“当时我就在这个位置,在小道士的书房发报的。”
黄瑞兴老人原为陈毅司令身边的发报员,所指的偏角方向为东书房,六十年后来观时已不复存在。最后老人与金坛战友欣然为乾元观题词:六十年战地重游,六十年战友重逢。
1994年10月,乾元观立:“乾元观道众抗日斗争纪念碑”,以慰先烈。
最新发布
Copyright © 2016-2018 msqy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