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网站首页
  • 乾元古观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道乐科仪
  • 道教文化
  • 茅山书院
  • 慈善公益
  • 访道路线
  • 档案管理

|学道入门|道教戒律|道学典籍|道家仙真|道教养生|道服法器|

道士日常见面礼仪与叩拜礼

发布时间:2016-09-28    来源:黄信阳《道教常识一百八十问》    作者:admin  点击:

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,而对神、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,以示特别尊敬。

拱手礼:两手相抱(左手抱右手,寓意为扬善隐恶。盖以左手为善,右手为恶之故),举胸前,立而不俯。拱手礼亦称抱拳礼。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,多行此礼,表示恭敬。

另外,有一种抱拳手式,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,掐右手子纹(即无名指根部);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,掐住午纹(即中指上纹),外呈“太极图”形,内掐“子午诀”。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,其寓意为“抱元守一”。平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,只需自然抱拳即可。

作揖礼:一面躬身,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,自下而上(不过鼻),向人行礼。因举手伴以屈身(躬身)故亦称“打躬”。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,故又称“圆揖”。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,以免臂部突出,而显得不雅观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,对长者多行此礼。

道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,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,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。

三礼三叩:

站在跪垫(拜垫)前,双脚站成“八”字形,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;

一面躬身,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,自下而上(与口相齐);

左手离开右手捂心(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,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),同时从容俯身,右手按跪垫,两膝下跪,紧接着,左手离开心口,按右手背上,形成“十”字状;

俯伏叩首,头磕在双手背上(头与脊要同时下伏,切忌臀部高于背)。此时,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;

抬头,左手收回捂心,右手用劲,慢慢起身,右手随之收回,双手抱拳高拱,准备第二次叩拜。如上重复两次,是为三礼三叩。三个头磕完后,起身,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(道教称“怀抱太极”)。接着,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,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,方可离开跪垫。

道门中人常说的“朝上三礼”,就是指行三礼三叩礼,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。

三礼九叩:其拜法是重复“一礼三叩礼”两次,合为三礼九叩。重复前,要先敲三下大磬,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。礼毕,同样作揖而退。

三礼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礼拜仪式,只有逢初一、十五、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,方行此礼。有老道长说,道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,盖足站“八”字,手按“十”字,头为“一”也。总而言之,向神行礼是为了表达对“道”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。

 

(转自:黄信阳《道教常识一百八十问》,略有改动。)


最新发布

  • 江苏省宗教团体管理办法
  • 江苏省寺观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区
  • 中国道教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闭幕
  • 疟论篇第三十五
  •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
  •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
  • 刺热篇第三十二
  • 热论篇第三十一
  •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
  •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

热点排行

  • 乾元观茅山书院第四期体道班启告
  • 论闵一得丹法的几点特征
  • 如何加入道教?
  • 道士日常见面礼仪与叩拜礼
  • 张至顺真人羽化登真一周年纪念法会隆重举
  • 乾元观招聘
  • 乾元观茅山书院第六期体道班启告
  • 茅山书院首期女子体道班启告
  • 乾元古观 真人传道
  • 拜谢太岁|己亥(2019)年拜太岁法会开始

上一篇:道教神像供养礼仪

下一篇:敬香礼仪

Copyright © 2016-2018 msqyg.com 苏ICP备09086965号-1 Powered by jt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