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载,南朝时期,丹阳秣陵(今江苏南京)人陶弘景为官多年,耳闻目睹乱世官场之倾辄腐败,渐生退隐之心。齐永明十年,陶弘景去意已决,于是挂朝服于神武门,从此修道于茅山华阳洞,道号隐居先生。这一住,便是45年之久,被时人称其为“山中宰相”。然而,让陶弘景没料到的是,一伙骁勇剽悍的狂徒,有朝一日却在暗中算计他来了。
这年的一个深夜,七八个身穿夜行衣、蒙巾遮面的黑影摸进茅山,一路疾行奔到了华阳洞外。
为首的,是个跛脚客,但他的行动一点儿都不慢。站在黑黢黢的洞口,四处打量一番,跛脚客做了个硬闯的手势。手下得令,从腰间抽出寒光闪闪的弯月尖刀,纵身就往洞内扑。恰在此刻,随着破空声起,一样东西从中飞射而出。率先攻入的杀手仓促提刀,打散了飞来之物。
那是包气味刺鼻的粉末。粉末弥漫中,一个人影也飘飘忽忽冲到了两人中间。
头儿有话,此行要抓的,就是隐居先生陶弘景那个老头。若能生擒,再好不过;如遇反抗,那也别客气,杀!两人弯刀一挥,搂头就劈。
“哎唷,我的胳膊断了!”
“该死,你眼瞎了还是昏头了,为何要砍我?”
糟糕,粉末致幻,竟迷惑得两个杀手各出狠招,分别砍伤了对方。跛脚客见状不妙,急忙撤步退身。
这时,洞内传出了陶弘景的呵斥声:“侯万景,你这个无耻的小人,我远离朝堂,隐居山野,且与你远日无仇,近日无怨,你为何要加害我?”
“隐居先生,嘿嘿,你误会了。”跛脚客摘下面巾,讪笑诡辩道,“我是来请你的,并非要害你。还请先生现身一见。”
这位深目高鼻、满面虬须的跛脚客,正是被称为“匈奴别落”的羯人侯景,字万景。此人尤擅骑射,武功非常了得。但他不忠不义,一向奸邪诡诈,令陶弘景恨得牙痒。可是,他为何要来找已是方外之人的陶弘景的茬?
个中原因,其实很简单:别看陶弘景隐居茅山,逍遥自在胜似闲云野鹤,但他满肚子都是学问,眼光独到,随意一点拨,就能让萧衍稳坐江山。说白了,若无陶弘景的辅佐,梁武帝根本玩不转。如今他侯景密谋欲篡梁位,自然也想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、兵学铸剑无所不能的老陶给指点一二。当然,你瞧不上我,不指点也行,但绝不准你指点别人,更不准你与我为敌。于是,侯景拟定了两个计划:第一,请;第二,请不来,杀。哼,不跟本王混,那就找阎王爷玩去吧!
“隐居先生,只要你跟随本王回京师,本王称帝后宰相之位非你莫属。”侯景开口甩出的饵,当算响当当的干货。不成想,陶弘景压根没拿着当盘菜:“一臣不事二主,这是我的处世之道。更何况,我已游走方外,再不过问世间之事。”
“哼,既然不问世间事,那又何必留在世上?”侯景懒得废话,冷声下了令,“放火,给我烧死这个不知好歹、冥顽不化的老东西!”
短短片刻,众杀手已抱来柴草树枝,将洞口封堵得严严实实,紧接着浇上了火油。而就在熊熊大火冲天而起的刹那,忽听空旷辽远的山谷里响起了一阵紧似一阵的叱骂声:
“贼子侯万景,你奸邪诡诈,作恶多端,必遭天谴!”
“多行不义必自毙,我倒要瞧瞧你能猖狂到几时!”
“劣贼,你的未日就要到了哈哈哈……”
听着听着,侯景禁不住打了个寒噤,顿觉脑后发冷,头皮发麻。
声声叱骂此起彼伏,清晰入耳,分明来自四面八方,来自天上地下,但无一例外全是陶弘景的声音。一个人,只有一张嘴,又怎能同时发出不同的骂声?再者,他和一干杀手始终守在洞口,别说是个大活人,就连只耗子也甭想溜出。而此前,手下早将洞内情况探察得一清二楚,绝无其它出口和地下暗道,那陶弘景又是如何跑出来的?
天,跑出来的不止一个陶弘景,而是三个,五个,不,是十个,不,漫山遍野都是鹤发童颜的陶弘景,有的飘在空中,有的站在洞顶,有的乘于白鹤之上,一个个时近时远,飘飘忽忽。
陶弘景在此潜心修道数十年,能水火不伤,能分身无数,肯定早成了仙!众杀手登时惊得嘴巴大张,僵立当场。唯有侯景强壮胆气,恶狠狠大嚷:“陶弘景,你少跟本王装神弄鬼。本王偏不信邪,偏要遇神杀神,见佛杀佛!”
狂躁叫嚣中,只见陶弘景又从华阳洞的冲天大火中款步走出,随手一扬,几道白光直击侯景的面门。侯景迅疾擎刀,在遮住面部的同时猛力往外格挡。“啪啪”,白光磕上刀身,纷纷碎裂,掉落。是些弹丸大小的白色石子。而这些石子甫一着地,旋即蹿起团团紫青色烟雾,如火翻卷,如汤沸腾,大有将众人彻底焚烧火化之势!众杀手哪见过这般诡遇,一个个六神出窍,哭爹叫妈地大喊大叫,仓皇拖拽起侯景逃之夭夭……
相传,从茅山逃回建康后,侯景便如中邪了一般神志昏聩,夜夜噩梦不断,差点点一命归西。而发生在茅山华阳洞的怪异之事,尽管史书中鲜有载录,但后人仍能从《太平府志》中窥得一丝端倪。
最新发布
上一篇:移魂附布术
Copyright © 2016-2018 msqyg.com 苏ICP备09086965号-1 Powered by jt163.com